为展现交通开投人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继续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优化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在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开投晓微”联合上游新闻推出“我们这五年”系列人物专题报道,用文字带着大家去了解20位耕耘在重庆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融资投资、建设施工、运营生产、经营开发、人才培养、产业拓展等战线的默默奉献、坚守付出的开投人,记录他们的真实、书写他们的不凡之处。
交通开投运输职院党委书记彭超
在重庆交通开投运输职院里,彭超对公的身份是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而彭超还有一个对私的身份,她是孩子们口中的“超妈妈”。
偶然得知这个称呼,是2012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彭超在教学楼巡查时,走着走着,突然被两只嫩嫩的手蒙住了眼睛,“谁啊?”彭超问,听到这个声音,手突然放开,两个女孩嘻嘻哈哈地说:“哎呀,认错人了,是超妈妈啊!”
说完,两个女孩又像蝴蝶一样,轻盈地走开了。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作为全市唯一一所由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办学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开始筹备,2011年招生,如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尤其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彭超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们用无私的爱与关心,给来到这里的孩子们撑起一把呵护他们长大的伞,让他们学到真本事,能够靠真技能在社会上立足。
网名的由来
我们的采访,从彭超的网名开始,她的网名叫“茶园大队队长”。
“不认识我的人,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我住在南岸茶园呢,其实,这个名字和我的父亲有关。”彭超说,父亲出生在忠县官坝山区一个叫做“茶园”的地方,由于祖父去世得早,祖母又因为家贫改嫁,父亲从小生活就很艰苦,“那时,他得到最多的帮助,就是茶园大队队长的帮助,也是有了大队长的关怀,父亲才能顺利长大,最终成为三峡学院的教育者。”
父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也不断告诉她,如果以后有能力,要成为帮助别人的人。父亲退休后,用不多的存款举办一所规模很小的职业学校,希望通过智力扶贫,为三峡库区贫困的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利用探亲的时间,会去这所学校义务支教。从那个时候起,我打心眼里认可并全力支持父亲的善举,并希望这所学校能长久办下去,造福更多的孩子。但随着2005年父亲的病逝,这所学校也很快夭折了,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彭超满怀深情地向我讲述父亲办学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让彭超“难以忘怀”。
去学校实现办学情怀
在来到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之前,彭超先后担任交通开投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负责人。
当时,随着重庆城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交通人才,而如何解决人才的“匮乏”问题,为此,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决定成立一所专业的职业学院,培养需要的人才。
彭超是孩子们心中的“超妈妈”
2011年,学校将正式招生,彭超主动向组织请缨,前往新校区。
从住家的南岸到双福,路上单面要一个多小时,而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一所新学校,办学基础条件也很薄弱,同时划为民办高职类院校,政府财政投入也较少。如何引进教师、如何帮助困难学生,彭超说:“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及时给予他们贴心的关怀和帮助”。
彭超还记得,2017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重庆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老师给她打来电话,说班上一个孩子,说什么都要退学,请她去看看。
受伤的学生躺在床上,彭超给他信心和鼓励,让他度过难关
彭超径直去了这名学生的宿舍,原来,这名男孩今年16岁,由于父母去世,只能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家庭贫穷的他,从小就要承担起谋生的责任。
为给自己赚生活费,男孩利用暑假去打工担上百斤重的水泥,“我的腰扭着了,最开始觉得问题不大,结果后来越来越痛,痛到睡觉都不行,才知道问题严重,医生说是腰椎错位滑脱了。手术要7万元,我没钱。我要是不动手术就瘫了哈?我再也不能下床了,我好害怕,只有退学了......”。
“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到他这样,心头非常难过。”彭超拉着他的手,笃定地跟他说:“你这个病,我带你去看,我出钱给你治病,你,也不要退学,等病好了,好好读书,要得不?”
男孩点了点头,第二天,彭超到市里开会,带着这个男孩和他患严重腰椎病的班主任老师一起,就去找自己看病的专科医生治腰伤,“前后总共去不到半个月时间吧,娃儿的腰就彻底治好了,后面也没有后遗症,顺利在学校把书读完了,现在在主城一家汽车4S店当修理工,每月有不错的收入,和爷爷的生活也进入了正轨。班主任老师的腰椎病也一并治好啦!”
前几天,男孩发了工资,还特地把工资条拍照发给班主任老师,请她转告彭超,请告诉“超妈妈,我现在很好,谢谢你们的关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为家庭变故从小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在彭超这里,感受到了人生特别的母爱。
学校一位叫小芸(化名)的女孩,父亲在她高考前夕因为意外身亡,不堪打击的她,当年高考失利,来到学校以后,一直闷闷不乐,也是在“超妈妈”的关心下,最终慢慢走出了人生低谷,如今的她,是轨道集团的一名值班员,生了两个可爱的小公主,“小芸的家庭生活稳定,经常给我晒她们一家人的照片,小外孙女的名字是我取的,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说到这个女儿,彭超一脸的幸福和满足。
从扶贫到振兴她一直在路上
2016年,成都铁路局携手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开启联合培训的模式,为中国的铁路培养人才。
人才,该从哪里来?
彭超去巫溪看望自己的学生
本着尽量向贫困山区倾斜的目的,彭超和团队的老师们,坚持开展“国企助力中国梦,寻找最美公运学子”走访活动。“每年8月底9月初,我们会分组带着录取通知书、助学金等去走访贫困新生,担心他们会因为贫困而放弃学业”。看到过很多渴望的眼神,那种眼神,也像针一样,狠狠地扎着她的心。
“在酉阳的一个农村,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这个孙女就交给你了,她从小没得爸爸妈妈,要是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你见谅。’”说话的老人彬彬有礼,一来二去才知道,孩子又是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意外身亡成为孤儿,跟随着爷爷奶奶生活,“从最开始进入学校胆怯寡言,到后来可以登台去演讲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个女生性格、言谈举止完全变了,去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入职国铁成都局,成为一名央企的正式员工。她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典型代表。”
办学11年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招生遍布重庆、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甘肃、云南等地,为当地的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带来就业希望,注入持久动力。
如今,这些学生全部在轨道、铁路、运输等相关的岗位上就业,给家中的经济稳定带来恒久的支柱。
新闻链接:
国企的办学“奇迹”
五年来学生在成长、学校变强大
办学12年,不仅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学校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最近这五年,学校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关心指导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2017年12月,“校企合作创建先进智能城轨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提升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1月,学校被遴选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2019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全国决赛第一名。
2020年8月,学校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2020年12月,作为全市唯一一所由市属国有企业办学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被遴选为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培育单位,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获批立项轨道、铁道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以突破性进展为“十四五”顺利开局积蓄新动能,更为申创国家级高水平高职学校打牢根基。
2022年3月,学校再次传来好消息:在校师生已达近2万人规模,将再投资近7亿元,加快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同时,成立智慧交通研究院。
2022年,由交通开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方宇,学校党委书记彭超领衔的《创新基于“六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提升育人质量的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评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2年6月,办学12年,2万余名毕业生进入重庆及西南大型交通企业,为现代交通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在国企就业率达60%。城轨高铁技术共享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2022年11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英语组一等奖、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赛项全国总决赛学生团体一等奖、获批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新设计研究院等。
到2025年,学校将建成具有鲜明国企办职教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交通运输类高职学校,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铁道交通、智慧交通行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努力建设业内影响力较强的本科层次职业高等学校。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交通开投集团 记者:王渝凤)